RE001採不对称胎纹设计,不仅各区块设计皆有其实际功效,亦充分给人性能胎的视觉感受。
Eye Catching!RE001胎纹设计不只是特别 Eye Catching是RE001胎纹设计上的一大重点,其特殊的不对称造型亦成功达成此一要求。除令人印象深刻外,每道胎纹设计皆有其实际效果,由正前方望去,整个胎面被三道最明显的沟槽分为四大部分,内外两侧大面积胎块可在过弯时提供充分抓地力,斜切的排水线採非固定式间距排列,除负责将水分往轮胎两侧排出外,还有切开音频、降低滚动噪音的功能。靠内侧(左方)两道并排的连续胎纹则用以保持直行时的稳定性,并提供明确、渐进的路面回馈感,至于最引人注目的勾状纹路主要功能为提昇湿滑路面的抓地力,另一个目的则是美观。 发表会中也提到RE001研发的四大重点,分别为稳定性(Stability)、精确度(Precision)、反应速度(Response)与路面资讯(Information)。为达成这四大目标,RE001首先在胎壁结构强度上加以提昇,同时也保有相当程度的韧性,避免激烈操驾时胎壁变形而丧失抓地力,同时在路感回馈上亦更为丰富、明确;藉由全新的胎纹设计,RE001在接地面积与内外侧平衡度皆较S-03更为优异,确保高速稳定性与转向的精确度。正式贩售后,初期将提供17~19吋、扁平比自45起跳,20吋以上的大尺码则将陆续推出。试胎行程分为绕锥、跑道与高速周回道等三大部分,但除绕锥可亲自上场外,其余两者仅能试乘而不能试驾。
锥筒阵仗轻鬆随意多弯跑道稳定顺畅 原厂此次共安排三大测试区域,首先来到的是以锥筒围成的迷你赛道,这也是所有项目中唯一可自行驾驶的区域。测试车辆以VW Golf 1.9TDI与M.Benz C200K分别作为前驱与后驱代表,并各自备有搭载RE001与S-03两种轮胎种类的试驾车辆。第一次上场先驾驶配用RE001的Golf,由于锥筒排列出的跑道宽度不大,弯道部分亦无特别拉出缓冲区,使笔者一开始跑得颇为保守,速度低得连大角度髮夹弯与湿地路段都毫无偏移。提供Golf与C200K两种不同驱动方式车种的绕锥阵仗由于跑道宽度不足,在速度不高的状况下难以体会前后驱的差异。
熟悉跑道后开始加快速度,但从第一个90度右弯开始,陆续经过S弯、ㄇ型弯等大小不一的弯道,轮胎抓地力依旧保持在极高的状态,来到髮夹弯前刻意多带点速度入弯,车头虽无可避免地开始向外侧推出,但却是极为渐进、温和的,轮胎尖叫声亦仅在濒临抓地力极限时才会传出,只要略鬆油门,很快地便重拾抓地力并回到应有路线上。回到起跑点换开採用S-03的Golf,在相近的速度下,第一个90度右弯便出现明显推头,髮夹弯中更是硬生生向外滑出老远,不过两者的湿地表现倒是大同小异,速度稍一过快,稳定性便大幅降低,甚至产生漂浮感。小型跑道提供全场最强的Impreza STI、Audi S4、Golf R32与BMW 323i等四部车,以充沛的动力让我们体验到极限状况下的轮胎反应。
接着来到以多弯路段组成的小型跑道,此处提供的Subaru Impraza STI、Audi S4、VW Golf R32与BMW 323i等四部车可说是全场性能最强,可惜仅能试乘、不能试驾。由于时间有限,笔者只先后试乘323i与Impreza STI两部车,前者是四部车中唯一后驱设定,在连续不断的大小弯道中,车尾一直十分安定。当驾驶刻意于出弯时加深油门,后轮甩出的速度与反应也显得相当渐进且易于掌握,要演出华丽甩尾或回到正确路线皆可自由选择,良好的路面回馈即使位于副手座也可清楚感受。试胎活动结束后,原厂研发人员与测试车手Modena先生共同回覆全球媒体的询问,并听取各方意见。
第二趟换乘四驱设定的Impreza STI,驾驶在驶出Pit区便以相当激烈的方式操驾,甚至刻意破坏车身动态、压过路沿石等,令人惊讶的是,即使笔者并未坐在驾驶座上握着方向盘,仍可察觉各轮抓地力的变化,;此外,胎壁虽因结构强度提昇而变得更为硬朗、结实,但行路感受并不死硬,可兼顾日常行车应有的舒适性。回想起发表会上,原厂人员曾提到S-03抓地力虽佳,不过可掌握的极限範围太窄,需要一定程度以上的驾驶才得以发挥,而RE001则将极限範围加以扩大,让所有的驾驶人都可察觉,并运用此段抓地力最佳的极限範围,再对照实际试乘的感受,RE001的确做到了!来到罗马,当然不能错过象徵伟大罗马帝国的竞技场,其建筑规模与排水、防震等相关设计之精细,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其已屹立千年以上。
一日观光急行军!梵谛冈、罗马重点名胜快速浏览 虽然一行人抵达罗马时才不过当地凌晨六点左右,但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参观到最多的着名古蹟与景点,当地导游仍不断催促着我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,赶紧朝位于罗马市中心的梵谛冈出发。接上通往市中心的主要干道,这才发现导游着急的原因,是因为罗马市区在上班时间的塞车程度并不亚于台北、高雄等大都市。由于古罗马人相信世间万物皆有其神明存在,因此当时所供奉的神明数量之多实在难以计数,而万神殿则是将其中多数神明集中供奉于此因而得名。
由于行程紧凑,我们自梵谛冈博物馆一路参观至圣彼得大教堂并未多作休息,甚至在导游的带领下还抄了不少捷径以节省时间,但当我们离开时已接近中午,用过午餐后,更紧接着前往参观万神殿与罗马竞技场等重点名胜。拖着刚结束长途飞行的疲惫身躯,展开急行军般的一日观光虽让我们几乎精疲力尽,但能亲眼见证到这些历史悠久的伟大古蹟,已算是不虚此行。